货币政策现分歧 澳美国债收益率利差创三年来最低
3月5日,货币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政策债收最低副主任委员、现分委员名单,歧澳其中主任委员为钟山,美国郭树清在9位副主任委员中排第一位。益率
3月6日上午,利差在浙江代表团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创年全国人大代表郭树清表示,货币“过去五年,政策债收最低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现分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歧澳底线。”
3月7日,美国国务院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益率议案,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利差同时,不再保留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郭树清,作为唯一一任银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现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曾任建行董事长、证监会主席、山东省省长,重责系于一身,是中国金融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为什么是他?他主要做了什么事?金融人事根据公开的资料信息,对此,简要做了一番梳理。
为什么是他?
郭树清1956年8月于内蒙古出生,1974年,18岁的他到了红格尔公社插队当知青。
1978年3月,22岁的郭树清入学南开大学,郭的同学回忆说,当时大家学习都很刻苦,教室是不熄灯的,同学们约定,谁走得最晚,谁负责锁门。通常,都会自习到凌晨一两点,而同学们经常在深夜教室里看到郭树清的身影。焦说:“一半时间都是小郭锁门”(郭在同学中年纪相对较小,有的同学直接喊他“小郭”),由于锁门后拿走了钥匙,第二天一早,郭树清就还得起来开教室门。
1982年,郭从南开大学毕业后,进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深造。接下来的1984年—1986年,可谓郭数年努力结出硕果的三年,在三十岁的年纪,郭开始走进中国改革的决策舞台。
1984年,攻读硕士学位的郭树清,深入到内蒙古和山西雁北进行了数月之久的社会调查,完成长达3.5 万字的论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后直接邮寄给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的领导,引起高层重视。
1985年9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上重要的一页——巴山轮会议,在从重庆驶往武汉的“巴山轮号”江轮上召开,主题是为陷入困境的中国市场化改革寻找方向,年轻的郭树清全程参与了此次会议。
1986年,读书的郭树清被借调到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参与中国经济核心体制层面的研究与设计工作。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水到渠成,郭树清被分配到国家体改委,被安排到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挂帅的课题小组工作,作为课题组成员,郭树清和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等人参与了当时中国经济领域许多重大改革方案的设计,由他们组成的“整体改革派”,响彻政学两界。
2010 年11 月,吴敬琏、郭树清等人在 1988年共同完成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一书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从1988年到1998年,年轻的郭树清一直走在中国经济改革事业的最前沿,名副其实的“体改委宿将”,从组长到司长,最后担任国家体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这十年,也是中国改革事业热火朝天的时段,税改、国企改革、房改等接连而来,郭树清主持起草一年一度的《国务院改革工作重点和要点》,积累下了大量的宏观管理经验。原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邹东涛曾评价说:“郭树清属于积极稳健派,很善于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
十年改革岁月,十年的历练和思索,推进改革,便成了以后郭树清的显著特征。
做过的事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7年2月,郭树清从山东到北京出任银监会主席,中国银行业随即迎来“监管风暴”。
2018年3月21日,郭树清出任改革后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席兼党委书记;3月26日,郭树清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上图是测算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自2008年以来在不断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表现在很多方面,最重要的表现是杠杆率上升。杠杆率问题大概也是近年来国际人士最关注的一个中国经济的风险。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应时而出。
“如果银行业搞得一塌糊涂,我作为银监会主席,我就要辞职。”郭树清上任初就表明了这个态度。
语言直白生猛,性格柔中带刚,这是同事给与郭树清的评价,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严监管整顿银行业
2017年2月的一天,一张高铁站送别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拍摄地点是济南西站,在开往北京南站的高铁列车旁边,几位友人在送别,即将登上列车的是时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
去职证监会主席五年后,61岁的郭树清重回金融界,接棒尚福林出任银监会第三任主席。
新任主席走马上任,即在银行业掀起强监管的风气。2017年3月底至4月初的短短两周,针对当时最急迫的问题,银监会连发7文,从外部监管到内部操作提出诸多要求,涉及服务实体经济、监管处罚、防控风险、弥补监管短板等多个方面,并要求银行业依据文件要求进行自查。
据官方口径,2017年,银监会全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其中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其中罚款合计3759.4万元,并对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银行业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
在此期间,多家银行因为违规行为被处罚,广发银行因“侨兴债”事件被罚没7.22亿元;成都分行因违规发放贷款被罚款4.62亿元;因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件被罚没2.95亿元。
“整个2017年对银行业都是强监管的基调,原来可以做的擦边球业务、灰色地带,在强监管趋势下都明显收敛。”
2018年,对于银行业来说,强监管的风格仍在延续。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郭树清则提到,打好防范金融风险这场攻坚战,银行是主战场。接下来将继续聚焦在影子银行方面,同业、理财、表外这些交叉金融的风险,是重点整治的对象。
他也特别强调,信托和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薄弱环节,还要加大力度整治。
2018年3月17日两会期间,对一年来的治理金融乱象成果,郭树清仅用了三个字来评价——“还可以”。
到了2021年3月2日国新办记者会上,郭树清总结了攻坚战的成绩,他说道:
一是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2017年至2020年,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增速分别为8.3%和11.4%,大体只有2009年至2016年间年均增速的一半。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同业资产占比大幅度下降。
二是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
三是影子银行得到有序拆解,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
四是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不法金融集团风险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
五是外部风险冲击应对及时有效,金融体系保持较强韧性。
六是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七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风险已基本控制,存量风险化解正有序推进。
八是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平稳处置。到2020年末,全国组建债委会2万家,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1.6万亿元,50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施联合授信试点。
经过三年的治理,金融风险都出现了收敛趋势。防范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没有松懈可言。2021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三届论坛上,郭树清指出了目前当局的监管重点工作:一是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反弹;二是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三是坚决整治各类非法公开发行证券行为;四是切实防范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五是时刻警惕各种变换花样的“庞氏骗局”。
做好2017年以来的金融监管治理工作,郭树清也得益于早些年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
时间回到2005年3月,49岁的郭树清临危受命“空降”建行,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